查看原文
其他

迎接开国盛典:从垃圾清运到整修天安门广场

小印 北京印迹 inBeijing 2022-04-01

新中国成立以来,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随着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、修编及实施,作为全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,北京不断探索和实践“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,怎样建设首都”这一重大问题。


70年来,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,北京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。那么,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的模样?面对新时期、新阶段,首都城市发展又面临哪些新挑战、新问题、新机遇?在纪念建党99周年和即将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,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、思考未来。


“北京城市故实”专题立足北京“四个中心”的城市战略定位,从自然资源、城乡规划、建筑工程、市政交通、文化生活五个方面,从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(1949-1978)、改革开放后的30年(1979-2012)、党的十八大以来(2012-至今)三个阶段,讲述北京城市“故实”(注:“故实”指有历史意义的事实),带您重温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故事,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和辉煌成就。



1949年1月31日,北平和平解放。当解放军踏进这座昔日繁华热闹的古都时,怎么也没有想到,竟是眼前这幅模样:脏乱不堪,垃圾成山,连皇上曾经住过的故宫,都被垃圾、杂草塞满。的确,历经战乱,此时的北平,真是宛若巨型垃圾场,民生凋敝、满目疮痍。


2月2日,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北平市人民政府进入城内办公。这座历经大起大落的古都,终于迎来了新生,几个月后,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,并且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万众瞩目的开国大典。


所以,市容改观刻不容缓。


3月8日上午,副市长徐冰主持召开各机关部门联席会议。在这次会议上,北平市清洁运动委员会宣告成立,市设总会,各区设分会,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垃圾清运运动。


  整治市容环境  



城内的60万吨垃圾,有些是从明、清时代积存下来的,有的地方垃圾堆积如山,有的堆上城墙,高过屋顶,甚至堵塞了街口和胡同。

脏乱差的北京城

(图片来源:北京日报▪旧京图说)


现在的西城区曾经有个地方叫二龙坑,被垃圾堆成了“二龙山”,居民出入就要“爬山”。严重地阻塞交通,危害人民的健康,成了一大公害。这次的突击清运,扫除了严重妨碍公共卫生和阻塞交通的垃圾。“二龙山”变成了二龙路。东黄城根曾被垃圾埋到屋顶的住户说,“解放了,我们的房子也出了头。”为了充分利用运力,市清洁运动委员会还出台了《北平市载重空车出城协运垃圾暂行办法》和《北平市乡车入城协运垃圾临时办法》,规定人力手车、排子车、兽力车、卡车出城时,要听从各城门驻军军警的指挥,到指定待运场装载垃圾出城。入城的乡车,也不允许空车出城。

中华门外的垃圾清运

(图片来源:北京日报▪旧京图说)


这次清运历时91天,发动群众7万多人,共运走垃圾201638吨。同年11月中旬,进行了第二次垃圾大清运。1951年3月,又进行了一次全市大清扫,才把积存在北京城内的垃圾彻底清除。


保存在北京市档案馆里的“北平市清洁运动委员会清运工作总结”,将此次运动称作是“一件伟大的工程,一个大的斗争”,“这个斗争已基本取得了胜利,但是这个胜利还须要巩固下去,应该进一步研究新生垃圾如何能当日消纳的问题,使城内垃圾不致积存下来,才算巩固了这个胜利。”


旧北平还有所谓官督商办的粪业,是反动政权与封建把头相结合的产物,已有400年之久。公共厕所极其简陋,夏秋之际,粪便四溢,臭气熏天;城墙根、护城河两岸及关厢一带的粪坑、粪场,成为蚊蝇孳生、传播疾病的大本营。这些人经营粪业是为了出售粪肥赚钱,根本不顾环境卫生。1949年8月,市人民政府颁布了《城市存晒粪便处理办法》,限期清除城区的粪场、粪坑和积存的粪便。1951年11月3日,市公安局和市卫生工程局联合宣布废除封建的粪道占有制度。1952年3月,市卫生工程局又限期取缔城内和关厢地区的粪场,一律迁到郊区的5个粪污处置场,并且彻底清除了原粪场积存的粪便,进一步改善了城区的环境卫生。


梁思成曾以一串数字进行过总结:“在北京解放后的一年中,从城里清除了明、清两朝存下来的三十四万九千吨垃圾,清除了六十一万吨大粪。这是两件小事,却是两个伟大的奇迹,是令我们可以自豪的两件伟大的小事。”(出自北京晚报2019年01月31日刊:人民的心声 古都的新生,作者/刘冬雪)

北京市民正在清理北海公园的淤泥

图片来源:《档案记忆》 刘守华/著


  整修天安门广场  



天安门广场,在明清两代是皇城的前院,自天安门向南延伸呈“T”字形广场,四周绕以黄瓦红墙并设宫门(北端为承天门,东西侧为长安左门、长安右门,南端宫门明代称大明门,清代称大清门,民国改称中华门,均为庑殿式门洞。),是一个从属于皇城的封闭式广场,意在加强南北轴线,以体现皇权的威严。在长达500多年时间里老百姓不能通行。1912年拆除了长安左门、长安右门的两端红墙保留门洞,两三座门间道路命名中华路,与东西长安街连通,构成北京城区贯通东西的干道。同时开启中华门,两侧红墙均辟门洞,行人才皆可通行。之后,自1919年五四学生爱国救亡运动起,天安门广场开始与革命的政治运动联系在一起。

北端的承天门与南端的大明门形成的T形广场(明)(图片来源:《长安街——过去·现在·未来》北京市规划委员会、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主编)


1949年8月9日-14日,北平市召开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,毛泽东、周恩来到会,毛主席号召:

北平的人民一致团结起来,为克服困难,建设人民的首都而奋斗。

代表会议作出了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决议,并要求在九月份完工,迎接开国大典。


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,要在天安门前和东西两个三座门(后拆除)之间,清除地面障碍物,开辟一个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;修缮天安门城楼作为主席台;铺修沥青石渣路面1600多平方米;安装高22.5米的电力控制的大旗杆一座;还有植树、种花、种草等绿化美化工程。全部工程必须在9月份完工,工期短、任务急。市建设局的工人积极劳动,昼夜施工。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北平市筹委会还于9月9日(星期六)下午组织了 6000名团员和青年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义务劳动,填平了 300多个大小洼坑。在全市有关各方密切协作和共同努力下,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提前竣工。

为了迎接开国盛典,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付诸实施。这是在清除垃圾、平整地面。(图片来源:北京日报▪旧京图说)


一个可容纳16万人,面积达到54000平方米的广场,已经平整碾压完毕;天安门城楼,连同太庙到中山公园的城墙,粉刷修缮一新,主席台布置完毕;广场上的电动旗杆傲然竖立;专供受检阅部队和群众游行通过的路面,铺好了柏油;广场周边树木葱郁,绿草如茵。

一个可容纳16万人,面积达到54000平方米的广场,已经平整碾压完毕(图片来源:北京日报▪旧京图说)


北平改名北京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定在北京。这是北京市200万人民的光荣,同时,也赋予北京人民建设人民首都的责任。

新中国成立时的天安门广场

(图片来源:北京日报▪旧京图说 )


1949年10月1日,首都各界人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集会和游行,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。广场上彩旗招展,歌声和口号声响彻云霄。

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(图片来源:《摄影往事七十年:陈勃回忆录》陈勃/著)



从这一天起,天安门广场开启了历史新篇章,昔日是封建王朝礼法所系的重地,今天是人民民主的心脏。它开阔、雄伟、壮丽、可亲,是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象征,不断创造着奇迹。



参考资料

[1] 刘守华. 1949:北京垃圾清运故事[J]. 档案记忆,2017(10).

[2] 周一兴. 当代北京简史[M]. 当代中国出版社,1999(08).

[3] 张敬淦. 北京规划建设五十年[M]. 中国书店出版社,2001(01).

[4]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主编. 傅连合. 天安门广场改建扩建工程[M]. 岁月回响——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年纪事,2009.

[5] 北京城市建设规划篇 第五卷 规划建设纵横[M].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,1998(10).



推荐阅读

北京印迹上线!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!“图观北京”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

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…...

长安街的变迁:共和国历史的见证

龙须沟治理:北京的“百姓工程”


您与京城,一之隔!

关注“北京印迹”平台

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

“北京印迹” 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,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,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,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。


“北京印迹”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,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、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。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,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、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,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,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

“北京印迹”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,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、热爱北京、保护北京、发展北京,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